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努力打造“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新格局,以服务科研人员为本,以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目标,持续开展科研保障机制、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和经费自主权管理机制等系统化改革。通过多措并举,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构建学科—研发—产业—市场的一体化创新模式。2022年9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中,我校首次入选并在2020年高校院所以转让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和到账金额前100名榜中均排名第5,标志着学校汇聚科创资源支撑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0年,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科技创新一直秉承“优化管理与服务,放出活力与效率,管好底线与秩序”的改革思路,一体化构建充满创新活力的保障机制、注重质量和贡献的考评机制、激励导向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更大自主权切实减负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科教产教融合的育人育才机制、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科研诚信监督机制,推进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全面、持续优化,提高科技创新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
一、构建“医产学研用”全链条创新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
1.打造基础研究-产业化融通平台,保障成果供给
学校强化科技创新对医疗机构、科技型企业、公共技术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发展的科技供给,建立“室-园-中心”融通发展模式(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科技园、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整合全校40余个科研平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在重大新药创制、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防治、推动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接连发力,使“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相通共融,打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通道。
2.强化中医药知识产权护航,专利取得大额转化
学校中药领域的技术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专利保护和运用从国际化水平、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高校主体,得益于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系列重大成果,也获批中医药系统第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至今曾五次获批天津市专利试点单位,2021年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近年来学校拥有有效专利410项,PCT进入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专利授权4项。专利转让、许可和作价入股相结合,专利成果取得重大金额转化。结合不同季节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和不同人群特点研发的“清感饮”系列医院制剂,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预防药物,专利许可费用达400余万元。自主研发的6项中药新药品种均成功转化,其中包括抗击新冠病毒中药新药宣肺败毒颗粒和治疗围绝经期新药丹知青娥片等,转让金额超过2亿元。
二、深化“放管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1.建立充满创新活力的科研保障机制
坚持“四个面向”,持续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①创新服务方式,制定《天津中医药大学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办法》,设立科研助理、财务助理岗位。提供科研实验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实验平台及仪器设备管理等专业化服务,让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学研究。②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一线需求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服务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累计派驻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特派员,天津市、甘肃省双地农业特派员等共计123人。③构建符合科研规律、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文化、共建共享共治的科研诚信体系,制定《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术论文管理办法》《天津中医药大学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实施细则》《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术行为规范及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④通过全校教师工作会、组织教师座谈会、二级单位调研等多路径,制作发放明白纸、流程手册、制度汇编等,向科研人员宣讲学校最新科技政策,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宣教。
2.坚决“破五唯”评价中更加注重质量和贡献
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有组织、规范化地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依规获得奖励和报酬,为系统性全链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创新动力。①推动成果转化在科研工作考核、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的比例,注重在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实绩,制定《天津中医药大学科研绩效管理办法》。②将国家和地方转化转移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制定《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建立知识产权共享机制、探索专利作价入股及引进第三方评估机制。③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健全收入分配和奖励、公示、异议处置等制度,加大成果完成人和其他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比例,由原来的35%上升到转化收入的70%进行奖励,让科研人员有切实获得感。
3.完善更大自主权的科研经费制度
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按照明确责任、简化流程的原则,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①充分利用科研管理系统、数字化校园财务办公平台、科研经费微信公众号、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信息化管理。②系统优化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间接费用分配、经费预算调剂、结余经费使用、经费“包干制”、二级单位科研管理等科研经费实施管理服务制度,切实保障单位管理自主权接得住,项目负责人执行经费自主权用得好。③突出间接费用的激励作用,加大课题组绩效比例,结合科研人员在项目中的实际贡献,通过科研绩效对科研人员的正向激励,激发创新热情与活力。
下一步,学校将在增强战略规划、完善创新生态方面做好有组织的科研和成果转化,在创新管理方式、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开放共享机制上持续发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不断优化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弘扬科学家精神,增强科研育人能力,深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
《人民日报》(2022年7月18日第19版)关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