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2023年12月2日
天津中医药大学基建处按照学校党委要求,贯彻落实学校“机关作风建设提升行动”相关部署,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师生员工的能力,提升基建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保障各建设项目圆满交付而坚守一线,立足岗位助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解决民生实事,完善配套设施
东校门作为新校区东西自然文化轴线的起点,它的落成不仅是学校新地标之一,同时承载着学校65年办学历史的厚重,代表着一代代天中人内心深处对母校最美好的回忆,是市部局共建高校之门、“双一流”建设高校之门。
东校门建设工程体量虽然不大,但工程内容涉及面复杂,涉及建筑新建、道路拓宽、绿化调整、地下管线保护及众多辅助工程。基建处组织协调各参建单位密切协同,多措并举,经过紧张施工于2023年6月投入使用。
同时,多方位协调政府部门,解决了新校区东南角遗留的拆迁问题,完成征地拆迁部位的场地整理,启动该区域剩余室外配套的建设。增加校园道路、配套管线等设施以及校园围墙。完善了校区配套功能,提高了校园安全系数。
来源:天津中医药大学
二是勇于攻坚克难,强化责任担当
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4万余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2.7万余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多样、功能丰富的现代化图书馆。图书馆与天津中医药博物馆各自独立又相互连通,使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和现代中医药创新发展势头,体现了学校党委助推“双一流”建设和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基建处组织项目管理团队继续以争创“鲁班奖”为目标,以科技建造、绿色建造等为抓手,狠抓质量、安全、工期,整体推进各项履约目标的实现。目前已经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3年5月已封顶,目前处于二次结构及水、暖、电的预留预埋等施工。
来源:天津中医药大学
三是开展调查研究,深挖师生需求
基建处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在学生座谈会上了解到新校区体育运动场地单一、面积小,无法满足师生锻炼需求。为解决师生期盼,基建处决定加速启动增加东、西区运动场地建设,将新校区中试中心北侧空地改造为4个网球场,占地面积4591平方米;本科生宿舍南侧空地改造为8个篮球场,占地面积9282平方米,以实际行动为师生办好实事。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实施“两班倒”施工,现施工已接近尾声,即将投入使用,师生健身设施将得到优化,持续提升新校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改善学生宿舍条件
硕博学生公寓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共设置宿舍1187套,其中标准间1173套,无障碍宿舍14套,预计可容纳约4700名硕博学生学习和生活。
在硕博公寓施工阶段,施工队伍多达二十家,基建处建立了“大协同下的小配合”工作机制,暑假期间,与施工人员奋战在施工一线,于2023年8月份交付三栋宿舍楼供研究生入住使用。目前正在进行室外工程收尾及景观绿化的栽植工作。
为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升老校区住宿条件,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基建处以服务教学为中心,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启动了老校区玉泉路中院校舍提升改造工程,对中院院内各建筑外檐、门窗进行修缮,共计5567㎡。为确保施工进度,基建处委派专人负责设计、施工招标等前期工作,各司其职,现整个施工过程正在优质高效、安全稳步推进。目前断桥铝窗户已更换完成,正在进行外墙提升。
五是推进产教融合,助力人才培养
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为2022年8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启动的国家级平台项目,是天津市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1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产教融合创新区,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科技成果聚集、人才聚集的创新创业高地,为实现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项目获批后,基建处积极协调各委办局,归纳总结以往工程经验,使该项目成为新校区建设以来审批、报建、开工等手续办理最快的建设项目。工程开工后,基建处及各参建单位正在全力以赴地推进工程建设,编制了科学、详细的施工计划。项目目前正处在桩基施工阶段,预计2025年整体投入使用。
来源:天津中医药大学
六是聚焦师生需求,筑牢安全屏障
为落实校医室升级改造相关要求,基建处牵头根据校医室提出的使用需求,利用暑假期间对校医室一层、二层进行重新布局调整,对隔墙、吊顶、地面、水电、消防等内容进行改造,目前校医室已正常使用,为提升医疗服务提供了基本建设保障。
天津中医药大学基建处切实把作风建设融入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管理行为,增强业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今后,将对照学校的新要求、师生员工的新期待,继续按照学校“机关作风建设提升行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